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福壽螺真的是夜貓子嗎?(轉貼自: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文章轉自:林芳儀、陳毅翰共同開創的《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每年初春,宜蘭水稻田插秧前後,身邊很多的農夫朋友都是嚴重睡眠不足,兩隻眼睛像熊貓一樣眼袋黑的消不掉。這些農夫可不是熬夜上FB和朋友打屁去了,反而是戴著頭燈去田裡撿福壽螺。很多農夫說,福壽螺喜歡在晚上出來活動,逼得他們也不得已要變成夜貓子,在晚上出來撿螺。

福壽螺是夜貓子嗎? 有人說,白天太熱,有些福壽螺都躲到土裡去,等晚上比較涼爽才會出來;也有人認為,會覺得晚上比較多,是因為視線受到光線侷限所產生的錯覺,兩方觀點都各有人支持。為了知道福壽螺是不是真的夜貓子,我們做了個小小的實驗,在田裡設置了30個 90x90公分的木框,在白天7-8點與晚上19-20點間各進行一次計數,計算木框裡面土表上的福壽螺數量。

夜晚進行福壽螺計數實驗/© I-Han Chen
發現平均而言,每個木框裡,晚上數到的福壽螺數量比白天的多2隻,這個差異聽起來好像很少,但經過Pair T-Test的統計檢定,是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後來再仔細算了一下,每0.81平方公尺的面積裡,晚上多2隻,代表每分地(~970平方公尺)晚上會比白天多2,395隻福壽螺!換算成重量,就是21.6台斤(~13公斤),還挺符合農夫們說的,晚上撿會比白天去撿多"一大袋"的說法。

不過...,等一下,有沒有人會懷疑,白天比較少會不會是因為福壽螺晚上偷偷翻牆,爬過木框跑掉了? 我們在夜間計數時,確實會觀察到福壽螺沿著木框壁往上爬,到頂點時伸出觸鬚在空氣中擺動,似乎在探索什麼一樣,然後再沿著原來的路徑往下爬回水裡,在木框上留下一條黏液的痕跡。福壽螺爬過的黏液痕跡是重要的線索,我們仔細巡查過木框,從來沒有在同一塊木框的兩側,發現福壽螺爬上又爬下的「越獄」犯罪紀錄。

為了釐清這一個疑慮,我們隨機選了一個樣方,在晚上抓了10隻體型較大的福壽螺,在它們的殼上黏了編號的防水貼紙後,再把它們放回原本的樣方裡,隔天早上計數。隔日,在土表找到了9隻有標記的福壽螺,嚇了一跳,想說不會真的是逃跑了吧。先是在附近找了一圈,沒找到,最後只好往土裡挖,一直挖了10公分深,才找到那隻有標記的福壽螺,證實了福壽螺並沒有越獄。

在福壽螺殼身上標記,追蹤它晚上是否會「越獄」跑掉/© Fang-Yee Lin


福壽螺為什麼喜歡在夜晚出來活動呢?目前有幾個說法。第一,是福壽螺對於溫度的耐受度。最適合福壽螺的生存溫度介於攝氏25-35˚C(註一),太冷或太熱,福壽螺便會把殼蓋緊閉,或鑽到土裡面減少代謝活動或進入休眠,這也是冬天福壽螺比較少的原因。另外,福壽螺卵塊的孵化率也和溫度關係密切,在20-32˚C 範圍內孵化率都可以達60%以上,16˚C以下,36˚C以上就無法孵化(註二)。難怪福壽螺都在晚上出來,拼命交配、產卵,在田埂邊掛上一串串鮮紅的產卵。

除了溫度之外,有一派說法是,在福壽螺的故鄉南美洲,福壽螺對很多生物而言是肥美可口的食物,像是螺鷹(Snail Kite),演化出下彎的尖銳嘴喙,就是專門用來剜螺肉的。其他小從螞蟻、昆蟲,大到蜥蜴、鱷魚,還有水裡的魚,都是福壽螺的天敵。這些天敵大多是白天活動,福壽螺可能為了要避免天敵的捕食,而演化成偏好在夜晚活動。

對於農夫來說,福壽螺為什麼是夜貓子也許沒這麼重要,但是確定福壽螺是晚上活動,雖然少了一個茶餘飯後可以彼此爭論的話題,不過倒是真的可以把火力集中在夜晚對付福壽螺囉。

延伸閱讀:

*註一 張文重。1985。金寶螺之生態研究。貝類學報 11: 43-51。

*註二 林金樹。1986。 福壽螺之生態觀察。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13: 59-66。

→若您喜歡此文章,相信您也想成為支持福壽螺散策的一員!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陪伴務農的力量


此文章轉載於《鄉間小路》9月號

文 / 陳怡如 圖 / 倆佰甲


「穀東俱樂部」,是宜蘭友善農業奔騰起來的契機;十年過去,新近一波小農潮興起,蘭陽平原上矗立而起新農社群「倆佰甲」。賴青松與楊文全,作為宜蘭小農的前輩與陪伴者,他們的肩膀借給小農當作地平線,站在上面起飛。

一方水土一方人
「穀東俱樂部」賴青松與朱美虹十二年前在宜蘭農村一點一滴打下友善農業基礎,和當地老農夫、地主、村民建立信任關係,於民風閉鎖的環境中取得租田、租房的那把鑰匙。賴青松說:「引領哪位新農進來農村,就像交朋友一樣,覺得這個人契合、可以一起做點什麼,就盡力協助。」他傳承曾經受惠於人的感恩之情,為相同理念的新農開啓踏進農村的那扇大門,轉租田地給新農,也協力在村內租賃房舍,共同打造水稻家鄉。

 近年來,宜蘭整體的大環境對新農廣開大門,許多好奇的人來看看就離開了,只有忍受得了宜蘭水土的人方留存下來。在賴青松眼裡,宜蘭發展農業的條件比不過其他農業大縣,想要經營農業短期致富,在這裡毫無機會。「與其說人選地,不如說地選人。這是一種物競天擇下的結果,宜蘭的風土選擇了運動人士留下來,他們熱衷於民主化運動,深具改變的力量。運動性格的小農在宜蘭形成農業運動,一邊種田、一邊為土地發聲。」楊文全一旁補充道,「會去花東種田的人,個性上就是要遠離主流社會,不希望發動改革。對照來看,在宜蘭種田的人則還有運動因子,想繼續跟臺北對話。」

自己做,我們會陪你
楊文全身為新農社群「倆佰甲」的發起人,八個月前甫進入宜蘭縣農業處擔任處長一職。過去兩年,他扮演的是倆佰甲友善小農的陪伴者,如今的工作職責是要能陪伴全縣農民。「所謂陪伴,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幫忙解決問題」,這麼說道的楊文全,仍不禁感嘆在行政部門談陪伴深具挑戰。「以前在倆佰甲,我可以花兩個小時聽新農講為什麼想來務農、帶他去看田、找房子。」一個人可以幫的忙有限,卻是非常實在。倆佰甲小農蔡明珊道來楊文全的名句:「你想做什麼,自己做,但我們會陪你。」這句話就像倆佰甲的精神指標,社群內誰亟需農事人手,只要在網路平台高聲一呼,隨即有成群的夥伴到場協助。蔡明珊自己也很難相信,一個沒有繳會費、也沒有組織化的社群,竟有這麼強的凝聚力。

「每一位離開都市、進入農村的新農們都有很高的自主性,不僅是創業,更是在開創人生,所以能量很強大。」楊文全解釋這是倆佰甲之所以無法組織化,繼續維持著開放性社群的原因。小農們彼此以農為本、互為陪伴,正創造出一種「小農舒適圈」,人人可以在農村做自己想做的事,需要人手就有夥伴在旁,人就會想留下來在此生活。賴青松也相信,這群留在宜蘭的小農新移民們「會看見世世代代在地人看不見的價值」,他們的運動性格所開創出的新農村,非常值得期待。
為子孫留下一塊田 農地農用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貓小姐食堂-宜蘭獨有的農村風景


作者:大米

圖:大米

















貓餐廳,在都市並不稀奇。通常指讓客人可以帶貓一起用餐或有貓可以玩的餐廳(事實通常是人被貓玩)。農村連個獸醫院都沒需求了,何況貓餐廳,生活在農村的貓阿狗阿是最快樂的,能大口吃、大庭院的睡、把雞鴨魚追著玩,多自由!

很多事、很多人到了農村,真的會不一樣!跟你原本想的不一樣。
2014年10月至今,宜蘭員山鄉深溝村新開張的這一家【貓小姐食堂】與【小間書菜】共用一改建的舊碾米廠,這個農村小角落,假日人潮湧現時會有深溝Downtown的錯覺。
【貓小姐食堂】-顧名思義和貓真的有關,因為老闆愛貓,她是一位獸醫師,而食堂裡最佳代言人就是另一位「真貓」小姐-米拉。

2015年4月底,春天的尾巴,濕冷的宜蘭,農田裡水稻秧苗已逐漸挺拔,撐過了福壽螺大軍的蠶食攻擊,對貓小姐而言,看到那些在冷風中搖曳著嫩綠身軀的秧苗特別有意義,因為她自己也種了幾分田,但要忙食堂,又有每周固定往返城市的獸醫工作,讓她分身乏術,尤其她採用友善耕作,不灑農藥與化肥,所以得找時間下田抓福壽螺,可惜人力有限,因此最後存活下來的秧苗當然是令人慶幸的。這也是友善小農與菜農常有的胸懷:「沒關係,讓牠們吃吧,吃剩的就是我們的啦!」(說這句話時還掛著燦爛的笑容-於我而言這難度太高了)

我們坐在食堂的用餐區,閒聊了起來,說是閒聊但大米默默的把錄音機拿出來,貓小姐不介意,自在的聊著關於自己與食堂的一點點故事,【米米之音】基於板主個人的好奇而收錄這段訪談,沒特別想為貓小姐食堂宣傳什麼,所以聽得津津有味,毫無壓力。(應該是造成陪聊的大忙人貓小姐有壓力吧?)

圖:大米


以下是當天訪談內容:

為何學獸醫?
小時候就蠻喜歡動物,家中又剛好有些與動物相關的童書,但家中不能養動物,而那樣的故事很吸引我,想像未來若能從事動物學家或做動物研究應該很有趣,很喜歡那種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原就讀中台醫專醫檢科,在醫院實習時並不喜歡那種有壓迫感的環境,所以想轉科系,在準備插班考試前偶然在前往圖書館K書的路上發現流浪貓,於是除了餵食也處理牠們生病的問題,漸漸發現自己若能給予醫療照顧才是對牠們比較有幫助的,也因此決定念獸醫。

讀獸醫的過程都蠻有趣的,課餘時間我也因參與社團而接觸許多社會議題,對自己後來的人生影響蠻大的,因為生長在傳統保守的家庭,不會知道那些東西,你可能在成長過程對某些事情會有一些困惑,是老師不會教的,只能靠自己看書,或在社團裡有人可能跟你有一樣的疑問,就可以共同討論、分享,也認識社會上其它的族群;記得有一次社團去訪問礦工,在那過程裡我認識跟自己不同背景的人,了解別人生命裡發生的故事,也解決自己內心原有的困惑。

為何離開台中搬到宜蘭?
那時想離開動物醫院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了,幾年下來覺得生活失去平衡,一方面覺得在都市住很久,有點想要脫離,因此搬來東部,但這裡較少獸醫醫院,因此當時選擇到肉品市場繼續從事獸醫的工作,那段日子非常開心,平時上下班,一放假也不用想工作的事,在宜蘭到處玩。而當時完全沒有想到務農這件事。

在宜蘭務農的想法何時萌發的?
當時想去社大上課,選擇了其中的有機農業,上課後發現你所接觸是與自己平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東西,你可以感受那個食物成長的過程,還有從它是一個作物、生命轉化成你吃的東西,吃到你肚子裡,我覺得那過程蠻有趣的,因此也激發了自己種植的興趣,假日時就到農場見習一個月的時間,漸漸的會想像如何過自給自足的生活,沒想到後來發生車禍,小腿骨折回中部休息了三個月。

                                     
圖:大米


再次回到宜蘭的原因?
因為在宜蘭生活的這段時間讓自己感到放鬆且愉快,比較接近自然環境,與人的互動也較單純,人們的相處很和善。我是不害怕陌生環境的人,可以一個人生活,容易自得其樂。
後來因社大的同學引薦加入倆佰甲社群,於是開始務農。

為何選擇兼顧務農與貓小姐食堂? 
因為那時候就知道,如果耕種面積小我無法以此為生,而那時我還有車子貸款、保險費等,無法靠以前的積蓄來生活,因此想找獸醫兼職或找個副業,而那之前我剛好做過一些加工品,也覺得自己做加工品的過程很有趣,那是在社大上課時學來的,事後自己都會練習,也想過這可以成為收入的來源。

























圖:大米
貓小姐食堂開辦契機
當時對於自給自足生活的想像是開個咖啡店或者寵物住宿或民宿之類,天馬行空的亂想,碰巧深溝小農周末會在這裡聚會,我也常來這邊的農民食堂煮飯,煮著煮著有人覺得還不錯吃,對於我們這些外來人口而言這附近的餐飲選擇很少,或者口味是比較單調的,因此想想若能開個食堂也不錯。

你算是有點烹飪天賦吧?
小時候對於煮東西或做東西有興趣,家裡的人有外婆與阿姨很會煮,但那時從來沒想過跟她們學,後來我蠻後悔的,應該早點跟她們學,另外自己也會看一些食譜及與食物相關的書籍。

圖:大米

貓小姐食堂的經營概念?
設定是以宜蘭在地生產的友善食材為主。當時想到很多人不會在家開伙,我認為友善農產若不去煮的話,大眾就不會吃到,因為我們一般在外面吃到的是慣行農法食材的東西,很少是有機食材煮出來的東西,可是我自己接觸有機農業,並不是純粹因為理念認同而做這件事,而是學習過程中,當時我吃到有機食材知道它與慣行農法是有差別的,你感受得到,食物這件事應該是你自己要吃了覺得不一樣或好吃,那才是你真正的感受,那會比你理念上認同來得強烈,如果民眾不會煮這些東西,那就無法感受這些,也就不可能進一步支持,而只是理念認同而已。
 
烹調方法注重的是? 
現在的烹調都用了太多調味料,其實吃友善種植出來的作物,它自然的、原來的味道就蠻明顯的,所以不需要外加很多調味,因此我在調味上是比較清淡的。
很多來吃的客人會說米很香很好吃,或是說蔬菜的味道很好,那是說蔬菜本身特別的甜或味道不一樣,我覺得那是客人可以感受到的,也可能因為這樣去選購友善食材,這就是我希望傳達的東西吧!

原本只是小農們閒聊鬧著貓小姐開深溝居酒屋,想不到竟然來真的?!
我自己對居酒屋和深夜食堂那種店的感覺本來就蠻喜歡的,一開始沒這麼做是因為食堂採預約制,對我而言比較方便準備食材,希望不要浪費食物,也因為只有我一個人,又是初學者,所以當時設定是預約的方式。
而深夜食堂的做法除了因為自己感興趣,也因為它供菜的方式與平常套餐的方式不一樣,因為平時要顧及搭配以及菜的份量,所以種類不能有很大的變化,而居酒屋真的會開張是因為那一天晚上剛好沒有人預約,我只是好玩的想試試看,就在社群裡發佈消息,沒想到會有不認識的人來,共有三組,原來是看臉書而來的,其它則是住在附近的小農,總之,那是個意外!

居酒居食譜有哪些特色?
有一些是涼拌的菜、香腸或是平常不會出現的一夜干,還有炸物,平時因為鍋子小,若一次要上十幾份套餐會無法應付,而居酒屋則是隨點隨炸,應該比較適合,當然居酒屋的菜口味可能比較重,並不是很鹹而是在調味上比較重,還有我自己做的加工食品,像煙燻那一類。


圖:大米

友善食材成本較高,訂價也比一般農村小吃店高吧?
如果平常就會購買這些友善食材的人並不會覺得食堂的訂價高,但若只是一般好奇而來的人,若又是住在宜蘭的,就會覺得訂價高,通常客人首先會覺得套餐裡的肉很少,因為肉少而覺得吃不夠或吃不飽,相反的,若是來自台北的客人就可能覺得這套餐的訂價是低的,這與客人的認知及所在位置不同而對價格有不同的想法。

兼職獸醫又開食堂,竟然還有餘力學種田?
今年種2.7分,去年種1分,原本因為自己沒有全職工作了,後來又想要多種一點糯米來釀酒。而且食堂也需要米,跟別人買還是有價差,乾脆就自己種,所以這三件事的順位就是獸醫優先,因為每週固定二天,再則是食堂,最後才是田。

務農的壓力
一開始的壓力是福壽螺,有一塊田我在插秧之前有去撿,另外二塊沒有,而白天不太可能下田,因為不僅要一大早去撿,回來後手指縫隙會卡泥土,我覺得那會影響煮菜,我不想那樣,後來知道晚上也能撿螺就開始利用晚上去撿5-6個小時,但還是趕不上螺吃秧苗的速度,後來只好灑苦茶粕,目前秧苗較大了,比較不擔心被螺吃,但接下來輪到雜草的問題,要除草還要補秧。那時曾擔心福壽螺如果沒有控制下來該怎麼辦?就個人而言收成少了無所謂,但因為地主會在意田的狀況,怕他會跑來問怎麼種成那樣,或以後不租給我們種了,這是我會擔心的。

體力有限,有一天若必須抉擇二選一,食堂?種田?
我會選擇留下食堂,因為我對於做加工品及煮東西有興趣,可以實驗、創造一些東西,這部份所得到的滿足可能比種田來得大,現在也在想明年是不是不要種田了,但又覺得我如果沒去種田的話,對於土地或那個作物的感覺是很容易不見的,另外家人也想吃我種的米,我阿姨啦,可能種一小塊吧,尤其現在倆佰甲成員越來越多,種的品種增加,我的來源選擇也多了,所以明年可能我自己不會種,現在也不知道到時候的決定是什麼。

圖:大米

單身女子在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農村自覺是異類嗎?
應該是因為有倆佰甲社群,否則我也很難想像自己能夠住在農村。
之前在社大學習時就想租地,但很困難,因為人家根本不認識你。
也時常被人問來宜蘭的原因,是因為結婚嗎?若知道你單身就會問有沒有男朋友?為什麼不結婚之類,我可以理解這些疑問,但其實雖然我生活在農村,但我們的社群與這邊當地的人是不太一樣的,基本上不太會有隔壁的人問你在幹麻?或跟你有互動,所以其實我們這個社群跟周圍有一點像是隔起來的。但我加入倆佰甲時的確發現大多數是有家庭的,單身的人很少,之前看了一本書叫做《自給自足》介紹了十個家庭,當時我就覺得疑問,為什麼都是異性戀家庭的組成,我的室友告訴我,這是傳統上一般認定家的組成就是這樣,可是在這邊會發現很多家庭未必是異性戀這樣的組成方式而已。

孤單嗎?
不會呀,可能因為我很習慣這樣了吧!我大部份時間都是單身,所以習慣這樣的方式,不覺得一個人很孤單,我應該算是孤僻的人吧?來宜蘭才變得比較放鬆,比較容易跟人互動,但一直以來我是不容易跟人親近的。




圖:大米

經營貓小姐食堂的動力還有哪些?
我很希望食堂裡用的所有調味料和加工品都是我自己做的,因為我在學習做加工品的過程發現,比如我外婆那一代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做,那時還沒有食品工廠,自己做的就是天然、健康的,也是傳統的智慧與文化,可能每個地區,每個人家裡做的都不太一樣,有季節性,依循時令,以前的人是這樣生活下來的,只是現在因為有了加工食品業,想吃隨時可以吃到,就少了季節性與自然製造的新鮮度,例如醬油,工業化學做的和自然製作的就不一樣,它味道也會不一樣,當你知道食物的製造過程與方式之後,會比較珍惜,因為你知道它得來不易,這過程中你也可感受到人和自然的關係,但如果是工廠製作出來,你隨手可得,那就是一個工業產品而已,這樣的生活是有很大差別的。 

食堂未來的可能性有哪些?
除了供餐,也許做外燴,或舉辦與飲食相關的講座、食農教育等,這都是將來可以發展的。另外就食堂本身,我也希望可以有比較專業的廚房設備,一方面可以供應更多人,一方面工作效率提升,而且精細度會比較高,所以這當中還有很多可以發展。
-end-
               
米拉 OS: 如果你讀完這篇訪談而看到這樣的我,這是一個致敬的眼神,沒別的意思!